感应加热来源于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,也就是交变的电流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,从而导致导体发热。长期以来,技术人员都对这一现象有较好了解,并且在各种场合尽量抑止这种发热现象,来减小损耗。比较常见的如开关电源中的变压器设计,通常设计人员会用各种方法来减小涡流损耗。
然而在19世纪末期,技术人员又发现这一现象的有利面,就是可以将之利用到加热场合,来取代一些传统的加热方法。高频感应加热电源的优点有非接触式加热,热源和受热物件可以不直接接触;加热效率高,速度快,可以减小表面氧化现象;容易控制温度,提高加工精度;可实现局部加热;实现自动化控制;减小占地,热辐射,噪声和灰尘
由于感应加热具有以上的一些优点,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,1890年瑞典技术人员发明了感应熔炼炉――开槽式有芯炉,1916年美国人发明了闭槽有芯炉,从此感应加热技术逐渐进入实用化阶段。而后,20世纪电力电子器件和技术的飞速发展,极大的促进了感应加热技术的发展。
高频感应加热电源可以用于多种场合,主要有:
冶金:有色金属的冶炼,金属材料的热处理,锻造、挤压、轧制等型材生产的偷热;焊管生产的焊缝。
机械制造:各种机械零件的淬火,以及淬火后的回火、退火和正火等热处理的加热。压力加工前的透热。
轻工:罐头以及其它包装的封口,比如著名的利乐砖的封口包装。
电子:电子管真空除气的加热。